
食品安全是關系民生的重中之重。日前,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向社會各界發布貴州省食品安全總體情況及主要措施,接受社會監督。記者了解到,2020年以來,貴州省沒有發生源頭性、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件,食品安全形勢穩中向好。據了解,維護食品安全,我省主要有以下措施:
一、堅持“黨政同責”,全面加強食品安全組織領導。
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始終把食品安全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持續推
動落實食品安全戰略。通過督查、通報、約談等方式,對食品安全工作實施嚴抓重管。
二、 堅持問題導向,全程嚴把食品安全7個關口。
1. 把好源頭關。
推進產地準出市場準入有效銜接,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建立主體名錄,100%納入名錄庫,依據名錄庫開展“雙隨機”抽查。建立水稻、茶葉等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區526個,示范面積439.09萬畝,輻射帶動推廣應用面積3401.7萬畝,全省綠色防控技術覆蓋率達35.37%.開展農藥使用減量行動,開展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行動。
2. 把好校園食品安全關
以“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為載體,深入開展春秋季校園食品安全整治和風險專項監測,對19050家學校食堂、35戶學生集體用餐配送企業實施全覆蓋檢查。積極推進校園食堂“明廚亮灶”建設,全省校園食堂“明廚亮灶”覆蓋率達99.5%;學生集體用餐配送企業“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94.3%貴陽市校園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93.7%。
3. 把好餐飲質量安全關。
圍繞治理“餐桌污染”、制止“餐飲浪費”,全面實施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檢查餐飲服務經營者99309戶次,限期整改11462戶,責令停止經營717戶,累計建成餐廚垃圾處理設施11座,實現市級城市全覆蓋。
4. 把好“小作坊”食品安全關。
聚焦身份數據化、行為數據化、數據關聯化,持續打造食品生產“小作坊”綜合治理體系,推動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監管與產業融合發展,截止目前,全省已登記發證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14182家。
5. 把好大宗食品和保健食品安全關。
組織開展食品標簽、面制品、肉制品等專項執法檢查,不斷規范大宗食品生產加工行為。組織保健食品行業簽訂《保健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公開承諾書》,督促落實主體責任。對全省22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開展全覆蓋檢查,責令整改13家,停產整頓1家。
6. 把好網絡餐飲安全關。
開展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強化規范網絡餐飲服務經菅行為。對基本條件不具備、設施較差、存在食品安全嚴重隱患的小餐飲和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要求其“關、停、并、轉”。全省共督促1621家網絡餐飲服務提供者進行了整改提升,先后對4831家不達標網絡餐飲服務單位進行了平臺下線。
7. 把好冷鏈食品安全關。
緊盯疫情防范風險點,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貴陽海關印發了《關于建立常態化疫情防控冷凍冷藏肉品風險防控聯合工作機制的通知》,組織開展冷庫底數、貯存條件追溯管理、污染風險、環境衛生、物流運輸、產品質量“七查”行動,全覆蓋檢查冷鏈食品貯存場所31761個次。督導食品經營重點場所按疫情防控要求進行全覆蓋消殺。對冷鏈食品實行全流程可追溯管控,進一步落實“三證、三專、四不”的閉環管理措施,排查進口冷藏冷凍食品5343個品種、6003批次。牢牢守行動圍繞了新冠病毒不通過冷鏈食品傳播的底線。
三、堅持綜合施策,全力實施食品安全6個精準監管
1.精準實施食品安全標準。
評審通過石斛系列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山茶及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食品“小攤販”衛生規范7個,新備案企業標準682個。積極開展食品安全標準宣貫,組織召開了全省農獸藥殘留食品安全標準宣貫培訓會。
2.精準實施“能力提升”行動.
著眼破解能力短板,提升監管執法水平,狠抓業務技能“大練兵”,組織培訓149期,培訓人員15000余人次,人均培訓40學時以上,新入職人員達90學時以上。
3.精準實施風險等級評定。
努力將監管從“事后處罰”向“事前整改”轉變完成5049家食品生產企業、239006戶食品銷售者、165414戶餐飲服務提供者風險等級評定,并綜合運用評定結果,實施動態風險管理。
4.精準實施食品安全抽檢。
緊盯群眾日常消費,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服務活動。
貴州省政府食安辦副主任 黃春銀:2020年以來,貴州全省完成了食品食用農產品抽檢18.08萬批次,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為
98.42%,農產品質量安全“雙隨機”抽檢合格率為99.9%。依法開展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3724件,核查處置率100%。
5.精準實施監管執法。
市場監管部門深入開展打擊農村假冒偽劣食品、野生動物違規交易和“長江禁捕打非斷鏈”等專項執法行動,查處案件4114件。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監管,查處案件187件。公安機關全力實施“昆侖行動,破獲食品類刑事案件300余起。
6.精準助力復工復產
圍繞“六穩”“六?!?統籌推進食用菌、蔬菜等12個農村產業發展,實施“黎平香禾糯”等11個地理標志產品產業化促進項目,建設糧油示范縣和茶油示范縣15個,因地制宜培育薏仁米山茶油等產業基地,帶動發展訂單農業750萬畝,實現助農增收95億余元
四、堅持多元參與,四方面構建共治格局。
壓實主體責任,堅持把督促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第一責任與支持企業發展有機結合,強化宣傳引導,聯合貴州廣播電視臺搭建“七位一體”的傳播矩陣,建立食品安全正面宣傳長期窗口。12315投訴舉報中心全年受理食品投訴舉報15387起。實施“雙安雙創”,指導貴陽、六盤水市持續開展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對已命名的9個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實行動態管理;推薦福泉市、湄潭縣、開陽縣作為第三批創建試點單位。
記者了解到,下一步,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將繼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高質量發展為統攬,進一步銳意創新,攻堅克難,努力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本文來源:百姓關注